(圖片來源: 網路)
身體總是有地方感覺不舒服卻一直好不了、只是遇到一點小事就立刻非常焦躁,白天總是覺得很累,晚上卻又睡不著...... 是否有過上述經驗呢?其實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,不僅會造成心悸、腹瀉、胃痛,長久下來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。而根據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指出,男性30歲、女性40歲後,副交感神經活動就會急速下降,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!透過5種日常生活中就能輕易做到的方法,輕鬆改善! 自律神經控制內臟與血管 副交感神經使身心放鬆 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、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的小林弘幸教授表示,自律神經是促使內臟運作、輸送血液,控制內臟以及血管功能的神經,睡眠中呼吸不會中止,也是靠著自律神經的運作。 而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,交感神經運作時,血壓上升,身體會比較有活力;副交感神經運作時,會擴張血管,使血壓下降,讓身心變得放鬆。 女性40歲後自律神經易失調 影響血液循環、免疫力 這兩種神經需要保持平衡運作,而現代人卻常有始終處於交感神經優位,副交感神經活動下降的情形。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水平,會在男性30歲、女性40歲後開始急速下降,也就是時常保持在交感神經優位的狀態。 這個狀態會造成血液循環惡化、免疫力低下,一整天當中都焦慮不安,也導致情緒上的問題。無法正常切換到副交感神經,也會影響到睡眠,無法好好入睡。
《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這樣做》
■ 午睡1小時 午飯後小睡一下,有助於提神,然而如果時間超過一個小時,就會讓應該在夜晚睡眠時活化的副交感神經運作變差。午睡時間最長也最好控制在一小時內。
■ 大口嘆氣 深呼吸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,提高末梢血管的血流量,放鬆身心,控制自律神經。如果在公眾場合或辦公室嘆氣怕會影響周遭,不妨在休息時進行。
■ 早上別運動 早上血管還處於收縮狀態,身體容易僵硬,這時勉強運動反而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。在身體狀態還不安定的時間點,也可能會造成受傷的危險。
■ 健走 慢跑的運動量大,呼吸變快,會使得副交感神經運作下降,呼吸變淺讓血液循環變差。一邊深呼吸一邊健走,更能讓身心放鬆。
■ 聽音樂 經過小林教授的實驗,聽30分鐘的音樂,能促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,讓人放鬆、心情平靜,除了喜愛的歌曲外,反倒適合聽陌生的歌曲。如果是熟悉的曲子腦中有記憶,反而會打亂自律神經重整的效果。
資料來源: https://www.everydayhealth.com.tw/article/12698 |
(圖片來源: 網路)
嘴唇連接腸胃,是食物的入口,吃下去的東西會立刻對腸胃產生影響,因此嘴唇的狀態也會每天變化。例如熱帶國家的人常吃南方水果和薯芋類,腸子蠕動緩慢,因而嘴唇較厚;寒冷國家的人,常吃鹽分較多、較能保存的食物,因而有緊閉的薄唇。
嘴唇的樣貌與生活息息相關,讓日本望診指導師培育講座「山村塾」的講師霜崎廣美,來教你如何從嘴唇的8種狀態,判斷身體各部位的健康狀況。
唇色太紅太白都不好
1. 鮮紅的嘴唇 = 呼吸器官問題 嘴唇呈紅色是健康的象徵,但若是鮮紅色,則是因為微血管異常腫脹,這代表呼吸器官感染或發炎,感冒時也可能呈鮮紅色。 解決辦法:食用補肺的蓮藕,或者養成慢跑、做乾布摩擦操的習慣,強化肺部功能。
2. 白色的嘴唇 = 貧血 血液循環不順導致嘴唇血液變少,即是處於貧血狀態。 解決辦法:食用有造血功能的食物來補血,例如在豬肝、韭菜內加入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鐵質。
3. 紫色的嘴唇 = 腸、肝、腎機能衰退 一味吃油膩的食物或無節制飲酒,長期下來會導致腸、肝、腎機能衰退,嘴唇呈現紫色。 解決辦法:少吃油膩食物、少喝酒。腎臟健康,其他臟器就會跟著健康,可在煮飯時加入一些紅豆,或者食用蜆類。
嘴唇看起來和平常不一樣?可能是身體出問題
4. 嘴唇比平常腫厚 = 大腸活動緩慢 身體內部寒冷,致消化器官、呼吸器官、大腸無法順利運作。上唇腫是因高卡路里食物引起的胃部問題;下唇腫則是便秘、腹瀉等腸部問題。亦常見於過敏兒童身上。 解決辦法:這是因為吃太多甜食、含糖飲料、冰冷食物,以及麵包等澱粉類製品所致。建議以糙米代替白米,多喝味噌湯、多吃梅子。
5. 緊閉的薄唇 = 肝、腎、膽的問題 可能吃得太鹹,或者吃太多蛋,要注意肝臟、腎臟、膽囊的問題。 解決辦法:多吃可以排出鹽分的含鉀類食物,如薯芋類、小黃瓜、南瓜、蘆筍。
6. 下唇紋路多而明顯 = 生殖機能衰退 嘴唇若有多而明顯的皺紋,可能是因為性荷爾蒙減少、生殖機能衰退,或者體內水分不足等原因。 解決辦法:若吃太多鹹的食物,體內水分就會減少。首先應和緊閉薄唇的人一樣,多吃可以排出鹽分的薯芋類、小黃瓜,少吃讓生殖機能下降的肉類、魚類、乳製品。接著多吃白蘿蔔、蔥、小松菜、芝麻等食物,就能快速改善問題。
7. 上唇乾乾的 = 胃熱 胃熱即胃因受傷而發熱的狀態,這代表胃已到極限,這時應該吃容易消化的食物。 解決辦法:首先吃飯時應細嚼慢嚥,飲食改為清淡,多吃蘋果、橘子等酸味食物,也可在飲食中加入緩和胃熱的食材,如綠色蔬菜、豆腐、蜆類、蛤蠣等。
8. 嘴唇中心部位不明顯 = 心臟、胃、胰臟虛弱 健康的嘴唇輪廓清晰,若嘴唇中心部位不夠明顯,則代表心臟、胃、胰臟虛弱,甚至是性功能衰退。 解決辦法:這是因為常吃甜食、水果所致。這些食物不僅會造成胃和胰臟的負擔,還會讓身體變冷,容易使性功能衰退。建議多吃對胃和胰臟有益的白蘿蔔、高麗菜。
資料來源:http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056646&t=20160804172842 |
(圖片來源: http://decomyplace.com/) 氣溫逐漸降低,來到濕冷的秋冬,讓人時常覺得肚子餓,三餐之外,也常想吃點小餅乾零食,總是擔心熱量又充滿罪惡感,尤其是想減肥的人,更是需要努力忍耐。不過現在日本有學者指出,只要吃對了時間,即使吃零食也不會胖! 日本女子營養大學副校長.人體營養學醫學博士香川靖雄,是「時間營養學」的研究權威,所謂的時間營養學是指生理時鐘與飲食中攝取到的營養之間,有著深刻關聯的一門學問。香川博士指出,只要遵照時間營養學的飲食法,即使吃了零食也不用擔心變胖,香川博士自己也在生活中實行這套法則,至今都維持著60公斤的標準體重。
人體中的生理時鐘,控制著各式各樣的生理機能,而其中特別引人注意的,要屬BMAL1這種蛋白質。為了讓人類在白天活動時能消耗所需能量,人體晚上會積蓄能量,負責這項作業的就是蛋白質BMAL1,BMAL1會將食物當中的能量合成為脂肪。
一項測試BMAL1活性的研究,將飲食分為白天型(早上7點、午後1點、晚上7點)和夜晚型(午後1點、晚上7點、深夜1點)兩種型態來攝取三餐。
實驗中讓33名身體健康的女大學生攝取500大卡的飲食,讓白天型和夜晚型兩個族群都在指定的時間點攝取相同的飲食,經過比較之後發現,與早上7點攝取的飲食相比,深夜1點食用的晚餐,竟然只產生了四分之一的能量。也就是說,深夜吃的晚餐不能獲取營養,而是大半都成了脂肪。吃了完全相同的飲食,早餐吃的話能獲取營養,半夜則只會造成肥胖。
因此,除了日常三餐之外,也可利用BMAL1活性較低的時段來吃零食點心,BMAL1會在下午4點開始活化,高峰為深夜12點,接著到早晨之後,活動量就會大減。因此早上10點~下午3點這段時間之中,吃零食較不容易肥胖。 文章出處 : https://www.everydayhealth.com.tw/article/13509
|
(圖片來源: 網路)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情況,在生理期快來前怎麼睡都睡不飽,就算努力早點上床休息隔天依然很難起床? 但因為這種過度愛睏的時期通常在生理期結束後就會消失,所以女性多半不去注意也無妨。 這種症狀被稱為「月經關連過眠症」,是睡眠障礙的一種,如果已帶給你生活上的困擾,最好還是找醫師協助。 日本睡眠學會的睡眠專門醫生坪田聰表示,月經前身心不協調而導致「經前症候群」的女性高達80%,其中又有41%會有跟睡眠相關的症狀。 而根據細部調查,發現這些睡眠障礙多半都是經期前嗜睡,顯示有許多女性都有共通的經前睡眠困擾,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課業、工作表現。
月經關連過眠症的原因 月經的週期分為卵泡期與黃體期。月經到排卵是卵泡期,排卵到月經是黃體期。在黃體期,黃體素這種女性荷爾蒙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增加,使得體溫升高,和卵泡期比,身體的最高溫與最低溫差距會縮小。 人體在降溫時會想睡覺,升溫時則會清醒,但在黃體期體溫差距小的情況下,睡與不睡的分界也變得模糊,讓人容易昏昏欲睡。 此外,黃體素也有催眠的效果。醫生所開的處方安眠藥中含有γ-胺基丁酸 ,讓腦部產生想睡覺的感覺。 黃體素被分解後會產生性激素孕酮代謝產物(allopregnanolone ),當中也有γ-胺基丁酸作用,它的催眠效果跟精神安定劑系列(benzodiazepine)的安眠藥一樣強。 症狀與診斷 經前一週的白天會強烈地想睡覺,月經開始後症狀就會慢慢減輕。 有經前症候群像腹痛、憂鬱、煩躁等的人,想睡覺的症狀也會特別嚴重。 通常這種情況如果不影響到生活就無大礙,可以盡量早睡早起,在白天多到戶外走走、曬曬太陽,晚上就可以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,睡好了就不容易想睡。 此外這時候也要調適心情,如果真的累到無法上班上課也不要勉強自己,請生理假在家裡好好睡覺可以讓自己身心都比較舒適。但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讓你的睡眠困擾得到解決,最好還是先去婦產科請教醫生,再尋求藥物等其他醫療協助。
|